《朝闻道》读后感心得体会(6)篇

朝闻道
作者:刘慈欣
《朝闻道》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1)篇

 

1.丁仪是个物理学家,他正在和他的妻儿坐在一架小车里,沿着世界上最大的粒子加速器环世界旅行。

2.这台环绕地球一周的加速器被称为爱因斯坦赤道,借助它,物理学家们将实现上世纪那个巨人肩上的巨人最后的梦想:建立宇宙的大统一模型。

3.丁仪陪妻儿旅行回来后,在实验室里睡觉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醒后,他发现那粒子加速器管道消失不见了,而且有些金属板还长满了青草。

4.这时,来了一个陌生人,自称“宇宙排险者”。原来是丁仪的加速器已经危及到宇宙,该加速器如果以最大功率运行,能将粒子加速到10的20次方吉电子伏特,这接近宇宙大爆炸的能量,可能给宇宙带来灾难——真空衰变。

5.“真空衰变”即宇宙是个沸腾的量子海洋,而加速器实验相当于引火线,一旦点燃,将在0.03秒内毁灭地球,五个小时内毁灭太阳系,四年后毁灭最近的恒星,十万年后毁灭银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宇宙都难逃劫难。

6.在排险者的进一步解释中,丁仪知道了我们宇宙中存在大统一模型,并且还存在着其它宇宙以及超统一模型。但由于知识保密原则,即高等文明不得向低等文明传授知识,所以丁仪无法深入了解。

7.在一筹莫展时,丁仪提出:让排险者传授他知识,然后再把他毁灭。排险者同意了。

8.当排险者答应了丁仪的要求后,事情的发展令世界恐慌:在真理祭坛前聚集了人类科学的几乎所有精英。

9.科学精英一一的得到了心中的真理并消失在真理祭坛的空中,而这过程也发生了很多令人悲痛的故事。但没有人能阻止那些科学精英追求真理的脚步……

10.最后一个上去的科学家是霍金,他用那机器合成音问了一个终极问题,这个问题排险者回答不了,而霍金也是从真理祭坛上唯一一个存活下来的科学家。

11.多年之后,即使有丁仪的妻子的重重阻挡,但丁仪的女儿文文还是成了一个物理学家,而在某天,她也问出了那个终极问题: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朝闻道》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

其实我更喜欢刘先生的短篇科幻小说,当然,也可能因为当时看《三体》时候时间太过于分散以至于读起来有点不知所云,而短篇故事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少,容易一下子看完,内容也比较单一,比较好理解。书中以人类创造了爱因斯坦通道为引,这个通道最终可能引发真空裂变而使得宇宙排险者的出现,宇宙排险者是宇宙中更高级的生物,他们已经掌握了宇宙大统一宇宙的真理,知道怎么样的一种情况将使得宇宙毁灭,因此出现在地球,阻止了这一切。但为了满足科学家们对真理追求的欲望,答应以宇宙的真理换取他们的生命。在这里,刘先生提出了一个问题:科学家们为了追求宇宙的真理而死究竟值不值得?他甚至质疑这种追求只是一种病态的欲望。但这种对真理极致追求的欲望似乎是大部分科学家们共同拥有的一种特质—或许这是病态的,但又是正常现象的,因为正是这种欲望驱使他们不断探索前行,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朝闻道》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

刘慈欣的短篇显然要逊色很多,不过依旧在作品里出现大量的专业名词和术语,读起来虽然要经常看注解,但依旧很有用,每次读完他的作品都会吸收很多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知识。但我一直想总结这篇作品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但越分析越不是很透彻。但记忆比较深的地方是最后女孩长大了问母亲“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他的父亲为了自己的理想得到满足,就已经有了两种看点,有人觉得这是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他们可以选择死亡选择理想。有人觉得这种死亡的选择是一种对家人对社会的不负责任。最后作者没有给予最终的正确与对错评判,而是选择女儿长大也问母亲这样一个问题—人活着的意义。其实意义就在于你怎么去看待自己,终极目标其实就是一个词“满足”。

《朝闻道》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4)篇

宇宙的目的、人生的意义,哪些人会疯魔地思考这些问题呢?个人觉得,极端理性、极富感情、极度富足或者极度颓丧的人,会比较深入地去思考。这群人或者本身多愁善感,或者身边乐事无多,或者感知快乐的阈值比别人高。该不该去探索这些问题呢,答案见仁见智。这是个迷宫,不同的人钻进去了,会走到不同的地方,途中是否开心、终点是否满意,都只有自己知道。在我看来,没心没肺、逍遥自在地活着就挺好,开心最重要。那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怎么高兴就怎么解释,生活的重点在于维持住快乐。在繁琐重复的日子里不忘初心,多学小孩,从好奇、玩耍、清心等日常持续汲取到愉悦的养分。实在找不到乐子了,再考虑是否需要进迷宫里找找,最好不要。

《朝闻道》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5)篇

 

全文中我最喜欢的片段,是排险者正在解释他们是在什么时候注意到地球文明的。地球上的科学家们回顾科学的发展,纷纷猜测是普朗克时代,是亚里士多德时代,但是排险者只是摇摇头,告诉他们,一切要比这些早得太多。当生命意识到宇宙奥秘的存在时,距它最终解开这个奥秘只有一步之遥了。最危险的是那个抬头仰望星空的原始人。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这句话很试用于这本书。人类大多数任处于“自恋”阶段,而他们却已步入“自觉”阶段,无从改变他们的价值观,活着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真理的探索,想象不到这种执着与信念。

还有文科生第一次看这种,但大刘是解释的还是很清晰的[抱拳]

 

《朝闻道》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6)篇

 

宇宙的目的是什么啊?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啊?刘慈欣认为连超级文明都不知道答案。但还总是有一小部分人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也是一种自私吗?是人类本能中对不确定性的恐惧,让人类执着于追求真理,甚至死可矣吗?可是,也有人不屑于真理,他们只想活下去,如果可以,他们会反过来,愿意牺牲真理换取长生不老。到底哪个是终极目的?是获得真理;还是生存与繁衍?人真是复杂,难以捉摸。我承认虽然我无数次问自己宇宙目的和人生意义这个问题,也很想很想知道答案,但真的突然要让我抛弃现实中在乎的人和还没有看完整的世界去换取这个答案,目前我还没有这个觉悟啊。一个双趋冲突。

 

  • 朝闻道 读后感4000字
  • 《朝闻道》读书笔记
  • 《朝闻道》读后感(6)篇
  •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