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着了解一下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初衷翻开了这本书。全书4000多页,刚开始我是有一点发怵的,会不会很枯燥?会不会虎头蛇尾?
断断续续用了二十多个小时,算是读完了。盛唐以前的部分读的比较仔细,因为越是久远的历史,好像对我来说越是新鲜有趣,唐朝以后得部分或多或少都在电视里面,小说里面了解到了。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成王败寇】!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此言非虚,没有谁能阻止历史的变更演替。每一个朝代从建立到繁荣再到衰败,都有惊人的相似性。无非是一代君王残忍暴虐,或者贪图享乐不得民心之后,就有人站起来推翻腐朽的统治,建立新的政权。新的政权建立初期一定会吸取前一个政权失败的教训,励精图治,然后走向繁荣。然而,后续的政权继承者们,不知道先辈们打江山是如何之难,更不知道失了民心就是自取灭亡。然后走向腐败,又开始一个新的循环。
然而,历史没有绝对的正义,成王败寇才是真理!华夏民族的这一片土地,经历了时代的更迭,不断地分分合合,最终都是胜利者拥有了书写历史的权利。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战国七雄当中,不是秦国实力最强劲,而且楚国,或者齐国,那结果会怎样呢?那么有可能我们所记住的就不是秦始皇了,而是楚始皇或者齐始皇。但是这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可能并没有。如果在秦朝末年刘邦项羽楚汉之争时,刘邦在鸿门宴上被杀害,那么可能历史上就没有汉朝了,取而代之的是楚朝。如果明朝末年,李自成的起义军建立的政权发展壮大,没有让多尔衮的清兵入关,那么历史又将改写。
所以,在朝代的更迭当中,并没有绝对的正义与邪恶,只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只有在不同的立场上应该做不同的事。
岳飞精忠报国为后人称颂,岳家军威震八方,令金兵闻风丧胆。放在历史环境当中来看,当时的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即使不被北方的金国侵略,国内也会爆发反动起义。如果金兵顺利的推翻的宋朝统治,像清兵一样在中原建立政权,那么我们现在读到的历史又是另一种版本。
再说到近代,如果孙中山先生没有早早病逝,那么国共两党的关系是否会是另一番局面?我们现在会不会处于资本主义社会?
总而言之,很庆幸我们现在生在和平年代,要知道这一切都来之不易。我们不用去面对残酷的种族斗争,阶级斗争,革命战争。兴许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兴许你只用做你自己。
除了历史的兴替之外,本书中还讲了很多历史上的名人事迹和典故。比如说【闻鸡起舞】,【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苏武牧羊】,【唇亡齿寒】,【卧薪尝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当今社会来看并不是一件难事,而且这两件事都是让我们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最好的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通史(全集)》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2)篇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自盘古开天劈地,女娲造人,经历了原始社会,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秦汉,东西晋,南北朝,十六国,隋唐,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元明清,历史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穿越之旅,一路走来,心情掺杂着五味杂陈,看尽了繁华落寞,看不尽的悲欢离合。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欢与喜,悲与伤,一部大国兴衰交替史,浓缩了中国精华五千年。中国的历史博大精深,有太多太多的奇闻逸事,一部历史胜过千万部电视剧。本书全方位介绍了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科技、法律、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英明的君主都是相似的,兴利除弊,轻傜赋,心系于民;昏庸的君主各有各的昏庸,大兴土木,荒淫无道,亲小人远贤臣。贤臣敢于直谏,兴国安邦,贪官污吏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盛世之下,普天同乐,乱世之下,官逼民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加官晋爵,享受荣华富贵,竹林七贤饮酒作赋,陶渊明归园田居,君主有君主的内忧外患,普通百姓有百姓的酸甜苦辣。很强的现实意义,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他存在的价值,追逐自己想要追逐的,才是活着的意义。自古以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忘记历史的人必然要重蹈覆辙,所以要谨记历史,记住历史的荣与耻,历史的骄与纵。值此国庆佳节,愿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复兴中华,屹立于世界之巅。#一个从历史堆里爬出来的人谨献#
《中国通史(全集)》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3)篇
首先是遥远的原始社会到炎黄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策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明清一路叙说下来[微笑] 文章调理清晰,有感人的故事,有奸诈小人当道看到我牙痒痒的,每到一个朝代开端都会叙说皇帝如何兢兢业业治国,中期就开始奢靡,坐享其成,到后期不是宦官转政就是贪污腐败,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农民起义,纵观全书,农民起义往往失败,但是有一个是特例就是朱元璋,他是奇葩,也是一个既有好的一面也又坏的一面的皇帝。农民起义失败可能是他们缺乏领导思想,小农意识局限,没有革命经验,更加没有先进的阶级领导。秦朝大泽乡起义,西汉绿林和尺眉起义,东汉黄巾军起义,隋朝瓦岗军起义,唐朝黄巢起义,元朝红巾起义,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等等,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无法推翻封建势力,无法获得革命的成功。
最后,我发现这本书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在书本里有一页写毛遂自荐,但是下面没有描写毛遂自荐的故事,而是直接下一章还有书本的最后一页,还没有写到清朝后期呢?太平天国还没有写,清朝还没有写完,这个本书就结束了???我觉得不好,还有,西汉前的故事都是抄史记的,唉~我懂,难怪我看的时候那么眼熟三星,不能给多啦!
《中国通史(全集)》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4)篇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自处秦建立之后,在这样封建社会下,如果一个人的野心够大,实力够强,加上民生哀怨,朝廷极度腐败的局面,一般都会出现一个朝代的陨落,一个朝代的兴起,而当新的朝代出现的时候,总是会有几个好的明主的皇帝开启盛世太平局面,也总是会有几个昏庸腐败贪乐的皇帝开始走下坡路,农民起义,官逼民反的局面也往往揭露了这个时期的统治者的即将灭亡。当然每个时期都会有值得铭记的人,也会有让人唾弃的人,人性的复杂和选择,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欲望也是人性的弱点,一代明君和昏君的差别也在于其心性和心智的不同,直至清朝灭亡,之间历经了朝朝代代,它们的历史的相似度竟是如此之高。
《中国通史(全集)》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5)篇
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五千年历史长河,简要概述各个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但有些部分详略程度把握不太好。文中记载有耳熟能详的三皇五帝,一代枭雄曹操,大儒孔孟,诗仙李白,文豪苏轼等,也不乏那些以英雄自居的文明的破坏者,奸佞之徒,宵小之辈。历史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城,很庆幸中华文化是一个不断交织不断融合的历史过程,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形成了如今海纳百川包容性极强的璀璨文化。朝代更迭如走马观花,大多数都逃不过三百年这个坎。每朝每代的开拓者都是励精图治,都有着相似的成功,王朝的腐败衰退却是“百花齐放”,令人扼腕叹息啼笑皆非。
《中国通史(全集)》读后感心得体会 第(6)篇
政治风格的历史书,人名有一些都以*代替,或者少字,错字,结尾又匆匆结束。粗略了解历史可读,少了一些历史书籍的严谨。严重怀疑这本电子版的书是纸版扫描得来的,识别软件不够好,人工校正又没执行。
通读全书,正应了三国开篇的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国家昌盛源于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败于统治者的荒淫无度,最后被新的朝代取缔。或者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最后起义领导者的谋略不足,被官方镇压。
2000多年的历史,留在史册的人就那么多,大部分人都淹没在历史长河里。
读通史,把以往零星的历史知识串联了起来,也能看到不同于以往课本描述、官宣,多了些自我的感悟。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