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3)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茨威格最著名的代表作,曾被徐静蕾拍过电影,被孟京辉改编为话剧,反响热烈,盛演不衰。作家R在41岁生日那天收到一封没有署名和地址的信,这封信来自一个将死的女人,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而这个故事的男主人公也就是作家R对此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女人的“悲剧”,却成了全人类的“童话”。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第(1)篇

一直想看这本书很久了。今天终于得偿所愿,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这篇茨威格的代表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感想很多。而且冲突也不少。所以准备写两段书评。一半抒情,一半吐槽。

写哪算哪。

 

一、抒情

很多人看完后同情这个陌生女人,但我却感觉那个小说家比这个陌生女人更值得同情。

当然。我所做的比较是在心灵上。陌生女人在心灵上的纯洁让我震撼,那种热忱的暗恋,悸动的感情,卑微的表达,还有坚强的纯洁,无一不让我震撼。

与此相比,小说家的无动于衷,胆小,还有假装温润,流连花场,却让我感觉可怜。

看书之前,听别人说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开头也的确挺悲伤的。

就像《局外人》开篇第一句话就奠定了整本书的冷漠一样。女人来信中的第一句话便写出了悲伤,她说:

我的孩子昨天死了

但我越往后读,越渐渐遗忘了女人被无视的剧情,而被吸引在女人纯洁到极致的暗恋之中。我感觉自己前半辈子的记忆都在被洗濯升华,那些曾经的心情。

我有些羞愧。被淹没在女人炽烈到极致的恋爱之中。

我曾经说过我不相信爱情。

我想起曾经。

2.

在爱情里,大家都是盲目和自卑的。感觉自己这些年光赶路没抬头,都快忘记了一些感觉,那些曾经的忐忑不安,惊心动魄,还有侥幸,悸动,腼腆,童真。

。我怕你会注意到这个补丁,会瞧不起我,所以上楼的时候,总是拿书包压住那个地方,

 也许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天的擦肩而过。我修炼了一千年,却也只是看着你从我身边匆匆路过。

而在它嘀嗒不停的百万秒当中,只有一次你向它匆匆瞥了一眼。

 

在遇见你的那一天,我感觉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我的一生其实是从我认识你的那一天才真正开始的。

与你在人海中一次相逢,就在脑海中模拟了无数次相见。也许一次次失望落空的感觉很差,但失望过后又满怀期待的心情,却欣喜。

我曾经有一次亲眼见过你在音乐会上,于是我会千百次地梦见这样的情形。

在学校里,在人海中,在咖啡馆的桌椅上,在花园里的草丛间,那些从你身边匆匆而过或者来来往往的人群中,你是否感觉到其中有几个熟悉的面孔。

你并没有认出我来。

有很多东西都是这样。一件东西一直在你身边的时候你没知觉,但它突然消失之后,你又后知后觉。然后某一天陡然清醒。

瓶子是空的,那么多年来,在他生日这一天花瓶里没有鲜花,这还是第一次。他感到悚然一惊,

这是女人的故事。

看完后却感觉像我的人生。

 

二、吐糟

 

故事讲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了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以此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

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表现了新时代女性的伟大情操,以及艰苦卓越的……

好吧,我编不下去了。

其实挺失望剧情的。

厌恶于男人的迟钝,也同情于女人的卑微。感觉所谓爱情完全没有体现出来。

茨威格描写的女性心理很成功,也表现出了关于人性的种种恶劣。

但是,作为一个男人!我不得不怀疑茨威格的动机。他以一个男性作家的身份去写一个女人爱上一个作家后的卑微,他甚至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影子融入那个男作家的角色中去,是何居心?总感觉作者意淫的程度远远大于创作的程度。(查了百度,上面说,茨威格对于女性的理解是建立在男性沙文主义的自高自大之上,所以我理解,但不收回)

另外。男人在注意到一个漂亮女性时,首先要看的一定是脸,胸,以及身材。而故事中,陌生女人那么频繁的出现在小说家的身边,他竟然丝毫每天察觉到熟悉,而且在云雨了几次之后,依然没有记住陌生女人的面貌。我不怀疑人的记忆能力,所以,我只能脑补男人是一个近视超过一千的深度患者。

再说爱情。我感觉故事中,女人喜欢上男人,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暗示和憧憬。

大家应该都有过这种经历。

小时候班里经常开玩笑,说那个和这个是一对,那个和那个是夫妻,然后这两个被天天调笑的人,就真的会因为天天的流言蜚语而产生爱意。

感觉爱情不乏意淫。

 

好了。大概就想到这么多。再写估计也要超过字数上限了。继续阅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第(2)篇

这是我距一七年到现在一年时间看的第一本完整的书。看见书的名字时,完全没有一点兴趣。但是,机缘巧合点进去看了后,不吃午饭把它一口气读完了。

本书三个篇章,都不长,讲述的手法各不相同,每篇剧情紧凑,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触发思考。最想说就是:作者很懂人性,女生、青年男子、小男孩、中年男子、中年妇女……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年龄时期不一样的性格都描述的很仔细,各具代表特色,我觉得精准真实。读起来很轻快,但思绪却被牵着走。就自己经历过的女生时期,觉得这个作家很不简单,怎么能感知青春期女生的悸动不安,有种被看透写穿的感觉。所以以后有女儿,我会给她看,让她对青春期的各种情絮有所感知理解。

在这里就第一篇也就是“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写下感知。

这篇描述一个13岁女生过着贫苦无趣甚至灰暗的生活,突然家对面搬进一个作家R及其仆人,对比之前住的是粗鲁暴躁讨人厌的酒鬼邻居,这个作家R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一表人才,彬彬有礼……总之,未经人事的少女情窦初开,他是多么十全十美,感觉这是上帝为她送来的阳光、希望!她奋发向上,改变自我,却抵不过母亲再续姻缘需搬家远离。离去两年时间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冷美人,对追求者拒之千里只因心中的喜悦全是R。这注定是向来缘浅奈何情深的悲剧,即使女孩能通过慈爱的母亲继父再次来到作家R的城市,再至身边,但也注定错误而痛苦的深渊逼近了一步。她不知道靠近一个自己爱的疯狂的人身边是可怕的,她的卑微使她失去理智,觉得奉献能得来真心哪怕只是关心。她的勇敢和看似无私的自私,让她觉得抛却道德接近他是一种重生。正是这种自虐的病态的暗恋,让一个风流的男人能无谓的践踏,她的生命没有拯救任何东西却揉碎了自己。

但是,看到作者描述她遇到作家R时,生活一下阳光普照的样子,她为他积极向上改变自我,那种青春的悸动写的真好,我也曾是如此!看到这里却也觉得她是幸福的,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总之,审判她,不如理解她,这也是第三篇的主题。

大家可以用看一部电影的娱乐时间看下这三篇小说,相信里面几个故事的几个人物有打动你的地方。我们可以忘却作家流量现象的写法,因为看书是为了找到真我,这点我觉得有触碰到,就值了。

总之,别总审判,请做理解!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后感 第(3)篇

书中三个小说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封信

暗恋真的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悲惨剧情

很明显的让我感觉这个女人为了一个渣男付出了一生

但毫不后悔

这就是暗恋最让人无法脱离的地方吧

在你眼里 他就是最好的

或许有一天真正的生活在一起

就会发现你心里的那个他都是想象中的那个他

抵不过生活中的琐碎

但真的 任一个女人也都不会放弃心里那个男人吧

只是这个女人的执念 让人心疼

 

斯蒂芬·茨威格对于各种细节的描写真的太细致了

无论是周围环境 还是一个动作 一个表情 一个心理活动

都有亲眼所见的感觉

他真的太懂女人了

 

这本​还有《火烧火燎的秘密》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总觉得读完感觉到了些什么 但又说不明白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可能觉得自己在救赎别人,可有时真的不值得,最后感动地可能只有自己,失望的也只有自己

一个女人当下的奋不顾身和决定,会成为她压在心底久久不能启齿的秘密

想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电影和英文版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