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接触余华先生的《活着》的时候,是通过少时看的一部电视剧,叫做《福贵》。由于年幼,对于福贵的一生,也说不上多大的感受,不过也确实有一点印象深刻,福贵的一生真是太惨了。
福贵生于地主之家,衣食无忧,却又不学无术,生性好赌,全然一个纨绔子弟。然而即使偌大的家产,也抵不住肆意的挥霍,一个人前威风的徐家大少爷,却是赌债缠身,最终赔光了家产,成了名副其实的败家子。而自从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故之后,福贵也开始有所醒悟,他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混账,面对着年迈的父母,柔弱的妻子,年幼的孩子,尽管他这位曾经的大少爷只有一双娇嫩的手,他也想试试看,用自己的劳动去撑起一个破碎的家。
而也从那日起,对于这位不得不回头的浪子,上天却似乎开了个巨大的玩笑,厄运如同无法散去的迷雾,笼罩了他的一生。父亲在变故过后没多久,一次意外的跌落丢掉了性命,而福贵却没有太多的时间用来悲伤,他得养活这个家。但身逢枪林弹雨、朝不保夕的乱世,即便只是一个普通人,也难以避免卷入时代的巨大漩涡,在一次为母亲进城求医的福贵,阴差阳错地遇到了在抓壮丁的国民党,面对威胁,福贵走进了残酷的战争。阵地里恶劣的生存环境,数次让福贵感受到了绝望,而对于母亲以及妻儿的思念,也成了支撑他这疲惫的灵魂的唯一希望。
新时代的来临,使得福贵能够重归故里,而他得以重见至亲的喜悦,又再次在母亲逝世的事实下化为悲伤。见过了人生的种种起伏,于此刻,福贵最大的愿望,只是想和自己的妻儿安安稳稳过日子,别无他求,可那可怕的玩笑却仍在继续。年仅十多岁的儿子,在一次无知混乱的献血中,成了一具冷冰冰的尸体;懂事清秀却有些缺陷的女儿,难产丢掉了宝贵的性命;争气、吃苦耐劳的偏头女婿,一次工地上的意外,来不及任何交代,留下了嗷嗷待哺的孩子;多年来顽疾缠身的老伴,从不怨恨、勤俭持家的家珍,也最终离福贵而去;那唯一的外孙,福贵世上最后的一位亲人,一次误食,也再次让福贵感受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伤。
当再次翻开《活着》的时候,心中还是能感受到一种难言的压抑。昔日的福贵,或许算得上一个顽劣恶少,着实让人可恨;而后来的福贵,也未必称得上一位合格的丈夫,一位合格的父亲,但这也无法否认他活着的努力,他无比地想给家珍一个安稳的家,他希望孩子能够读书成才,闺女能够过上幸福的小日子,可种种变数终使他有心无力,甚至是把他推进了绝望的深渊。
福贵的惨,在迷信的说法里,或许是出于他前半生奢靡的报应;在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卑微的小人物一种无力的挣扎,福贵的一生,是数十年来中国这片饱受摧残的大地的真实写照,战争年代带来的无尽恐慌,跃进年代所体现的混乱和迷茫,饥饿年代萦绕的绝望,太多的人在那些年里,或由他人,或由自己,或是明白,或是糊涂,遭遇了太多的不幸,福贵无疑是他们的缩影。
但另一方面,也可看到,即使如此境遇,在余华先生的笔下,如同书名一样,自始至终,福贵都选择活着,这使人感到疑惑。尤其在其外孙离世后,他的身边再也没有亲人,表面看起来,他应当不再有责任,不再有寄托,不再有希望,他也应当会像同时代的很多人一样,因为黑暗的现实了结自己的生命,但他并没有。十多年后,他依旧和一头年迈的牛相依为命,他的灵魂深处似乎有着一种活着意志的支撑,虽比不上信仰之类的伟岸光明,有些卑微也有些渺小,却更加的真实,更加的强烈。
现实生活里,遇见失意之人事,常劝人劝己,“要乐观要积极”,“活着没有迈不过的坎”,“凡是努力终有所回报”,诸如此类的励志言语,也能时有听到。当然,这些话语并不仅仅就是空洞的心灵鸡汤,背后所传递的乐观精神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倘若心若死灰,即便外界有着多么极好的机会,困窘的境遇还是难以改善。
但似乎这样的乐观意志的背后,总有着一种潜在的设定,或是有一种“变化总是向着好的方向”的先在概念,相较于福贵的遭遇,乐观的意志比起福贵的活着意志,却让人感受到了相当的理想化。如果一个拥有着理想式的乐观的人,如同福贵一般,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人生中的苦痛,这样的意志真的还能够支撑一个人活下去吗?
——源自他人文章,纯属个人觉得好就拉出来了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2)篇
福贵生在地主家 年轻时过的是阔少爷的生活 骑着家仆少根去上学 看上米行老板的女儿家珍便娶了回来 吃喝嫖赌 在赌场将怀孕的妻子又打又骂 最后将家底败光 老宅和一百亩地全归了龙二 父亲被气死 一家人从阔宅搬到茅草屋 老丈人将家珍接回城里 家珍生下有庆半年便带着有庆回到福贵的茅草屋 一家人租了龙二的田耕种以谋生 不久福贵娘生病 福贵去城里请医生 被国民党抓去当壮丁拉大炮 见证了国民党的腐败共产党的胜利 后回到茅草屋的家里 得知娘已死去 女儿凤霞在发了一场高烧后就变得聋哑了 有庆6岁到了上学年纪 为给有庆上学将凤霞送给了别人家 后来凤霞几次偷跑回来 福贵便不忍心再将凤霞送走了 小小的有庆割草喂羊 一天两次赤脚跑回学校上学 后人民公社 又三年自然灾害 一家人日子过的更艰难 有庆给县长的老婆献血时血被抽干死了家珍得了软骨病后来死了凤霞嫁给歪脖子 生下苦根便难产死了 苦根被歪脖子父亲宝贝似得养着没怎么吃苦后歪脖子在工地干活时被水泥板压死了 苦根被福贵带回乡下养 苦根发烧了 福贵煮了姜水 一碗豆子给苦根吃 回来发现苦根被豆子撑死了一家人只剩下福贵一个老人 后福贵买了一头老黄牛陪伴自己 给他取名为福贵 两个“老不死”相依为命 福贵见证了一家所有人的离去 亲手埋葬了除母亲的所有亲人 少年纨绔阔绰 中年没落 老年平淡 福贵的一生算是相当丰富 爱自己的父亲母亲 不离不弃的妻子家珍 懂事乖巧的女儿凤霞儿子有庆 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女婿 可爱的孙子苦根 我最喜欢的角色是有庆 每每被这个懂事的小孩感动到哭 不舍得妈妈为自己做的鞋磨坏 每天早晨天没亮就跑到地里去割草喂羊 然后赤脚跑着去上学 中午赤脚跑着回来割草喂羊 再赤脚跑着去上学 人民公社羊被充公了还每天天没亮就去割草喂自己的羊 心疼这么懂事乖巧的孩子 其实这一家人的淳朴善良都让人很感动 解放初期那个年代百姓们的生活贫苦百姓们的真善美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感触很深 每次看到家珍我就能想起奶奶 奶奶也是那个年代出生的人 家珍和奶奶这种为人着想的性格实在太像了 看了这本 我更能理解我奶奶的内心了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3)篇一鼓作气看完了本书,这是第二遍,感受和第一次看时有所不同。读余华先生的《活着》,包括《许三观卖血记》,总让人觉得有一种真实感在里面,而这种真实几乎都在诉说着人性的丑恶和阴险。他的笔调是如此无情,甚至可以说冰冷,在他的笔下,生死变得那么的轻,苦难也不是那么深重,但是,读着读着,故事本身之外渗透出来的那种感情会沉重得让人窒息,合上书后,你的内心深处也还会隐隐感觉到不快。《活着》就是这样,让我有一种生命无法承受之感,我不知道作为作者的余华先生看似轻松的笔调背后隐藏着多少痛苦无奈与内心的煎熬,但我知道,他是尊重生命的,他也在严格认真地去完成一个作家身上肩负的使命。正如他所说我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这种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和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这本书看了两遍,我相信我还会回来看的,也许在食堂靠近窗子的位置,也许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也许在去远方的某列火车上。也许是纸质书,也许像这次这样,还是电子版的。也许是一个月后的某个黄昏,也许是多年后的一个午夜。也许我会写书评,也许不会。也许看一遍,也许很多遍……一切都未定,但我相信,经典一直在,我也一定会再看。。。 未完待续……和自己的一个约定[微笑][微笑][微笑]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4)篇
余华擅长写这种苦情的故事,我很佩服他的编剧能力和文字功底,他擅长捕捉并很好的排列组合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组成一个令我们沉思于其中的故事。
活着,世界万物存在的最起码的基础。无论做什么,首先你得保证让自个儿得先有口气喘着活在这个世界上。爹妈给了你这口气,怎么活就看你自个儿了。由于每个人生存的环境和所处的背景以及家庭的状况和运气各不相同,所以活着的这种状况也天差地别。有人命好,有人倒霉,有人平淡,有人昙花一现,面对命运对自己的挑战,每个人做出的选择也各不相同,有人认命、有人搏命、有人弃命。
这个世界的存在充满了丰富多彩的元素,它有太多的可能和变数,就好像我们打的电动游戏,我们的人生就好像在闯关,每一个关卡都有让你意想不到的东西在等着你,也好比玩大富翁的时候我们抽的那个机会卡,不是所有的卡片都有幸运的东西等着你,因为太完美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如泡沫般,即使存在也不会长久。有喜有悲的人生才是真实的人生,不管是怎样的人生都是我们的经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体享,即便受到了最大的打击也要感谢生活,因为这样才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生命的意义。 无论怎样我们应该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乐观的想法和最坏的打算,生命赐予我们什么都好好的接着,然后踏着我们坚定的步伐一步步的走向生命的终极,完成我们在这个世界的旅程。
其实我们有什么好怕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没打算活着回去!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5)篇
前半部分,有点像电视剧走西口的情节,一个败家子输光了家产,家族慢慢落魄,后来儿子出息了,把曾经老子输掉的一切给挣回来了,很励志的故事。但,看完了这本活着,更喜欢他的故事,人不为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活着,只为活着本身活着,很纯粹。也许某种程度上像是生活的最低要求,但有时候却是最难实现的。福贵,曾经有了一切,家人,财富,名望,还有许多附着在他身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都失去了,原以为痛苦会把一个人内心所有的美好,希望,都磨得一干二净,但是有很多个很难时刻,他都想活着,打仗,公社化运动,儿子死掉,女儿死掉,妻子死掉,女婿孙子死掉,无论什么时候,他还活着,可能疾病缠身,但他依旧好好生活,朴实的农民可能不会说我要怎么活,但他用他的方式诠释了一个经历一切不幸的人,依然能够平稳的立于大地之上,也许失去以后,没有什么可失去了,就不再害怕失去了,反而变得坦然,通透,这过程太艰难,但你要活着。
活着(葛优、巩俐主演)读书赏析 读后感 第(6)篇
不该记住描写死亡的文字。
但这里的死没有描写有挣扎,平淡得像是个故事。
也请听听孩子的一句话:“我头很晕。”孩子单纯得不会隐瞒。
福贵的原谅让我揪心。只因为对方是春生,有庆的死用一句“你欠我一条人命”来结束争吵。连对你好的队长都没能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但是春生被打的时候,你就知道他是春生。无法理解这微妙的感情。
你的风流、你的好赌、你的软弱、你的不珍惜,让我厌恨。但是你明白家的责任以后,尽管你还是软弱,在你面对一个个亲人死去的时候,在生活平静得很幸福的时候,失去给你很重的打击。
活着的人就必须会看到亲人死去,但是依然希望生活无“福贵”。因为死去才悟出活着真好的道理吗?怎么我宁愿死去?
支付宝转账赞助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微信转账赞助
微信扫一扫赞助